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與56789年齡實驗室的「臺灣退休經濟安頓感大調查」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壹、退休經濟安頓感大調查的結果

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56789年齡實驗室在今年1月27日發布「台灣退休經濟安頓感大調查」,以「退休金額」、「金融素養」、「年報酬率」、「理財工具」等四大面向,調查台灣40歲以上「尚未退休」與「已退休」之民眾對於退休生活的經濟安頓感。調查結果大致有下列五項結論。

一、近七成40歲以上未退休國人,平均在退休前22年開始「超前」準備退休金。
二、台灣已退休者理想的退休金只要967萬元就足夠,但尚未退休者認為足夠的退休金達1,298萬元。
三、受調查者退休後生活花費的「擔心指數」平均為5.3分(滿分10分),其中未退休者更達6.2分。
四、受調查者購買金融商品的「年投資報酬率」期望為6.12%。
五、受調查者平均僅將收入的15%使用於金融理財相關「儲蓄」與「投資」,甚至有55%無購買過養老金融商品。同時,購買的商品集中於較為保守的「定存」。

貳、加思揚對調查結果的看法

一、未退休者對於應「超前佈署」退休金有共識

當工作到很累的時候,大家對於退休總是有許多的憧憬與想像,加思揚亦是如此,加思揚對於目前的工作可說是累了、倦了、煩了、膩了,如果有「條件」可以提早退休,加思揚一定會毫不猶豫提早離開現在的工作。這個「條件」就是「錢」是否足夠,而且這個「錢」不該只是擺在銀行的現金,而應該像是24小時不停冒出來的泉水,不需要突然的傾盆大雨或暴風雨,因為那樣的水來得快,去得也快,存好股領股利是最好的選擇,台股有許多每年穩定配發股利的好股,美股同樣也是。或許有人在去年的大行情賺到了極大的價差(暴風雨),但加思揚並不羨慕,因為我不知道下一次的暴風雨會什麼時候會來臨,也不知道能不能將暴風雨帶來的豐沛雨水好好保存,退休最怕的是不可預測的未來,所以我們不需要把退休後的金流搞得那麼的不可知,賺價差的操作方式並不適合加思揚退休後的金錢來源,也或許是因為加思揚不是投資的高手吧,所以才會如此保守。
在40歲之前,加思揚其實並沒有意識到應該超前佈署退休後的金流,而是到了40歲才開始考量,這點與大多數的受調查者差不多(如果退休年齡是65歲,提前22年,大約是43歲),但其實40歲還是太慢,如果加思揚想得夠多、看得更遠,應該在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的時候,就應該要規劃退休了,近來有家長幫小孩把紅包錢拿來存股,許多小孩還沒工作就已經是小股東了,經過數十年股利再投入的複利,只要臺灣不消失,投資的股票也很穩定發放股利,說不定還可以把股利拿來付房貸呢!總之,對於退休有超前佈署的觀念很好,但最好是一出生就規劃,等到40歲才在規劃佈署,真的太慢了,也喪失了時間帶來的投資複利。

二、對於退休金該準備多少,未退休者比已退休者還緊張

這個結果加思揚並不意外,有很多退休者表示退休後覺得花費反而更省了,或許因為沒有薪水的供給,使得花錢的欲望也跟著降低了,當然這應該要奠基於是否買足了醫療險、長照險等保險,否則年紀大了,身體難免出現狀況需要較大的花費,這時足夠的保險就可以保障本身的退休金。但加思揚對於「退休該準備多少退休金?」這個問題,總覺得很不到位,應該要把問題改為「退休該準備多少月現金流?」才對,否則就算準備了2000萬的退休金放在銀行,每個月領錢的結果,就是現金越來越少,看到日益減少的存款,恐怕會嚇到不敢花錢,或者憂鬱到想出去賺錢,當然如果可以準備到5000萬以上的退休金,就不要擔心日益減少的存款,以國人平均餘命,5000萬應該是花不完,除非年年環遊世界,但又有多少人銀行裡的存款能到達5000萬呢?
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將退休金1298萬轉型為市值1298萬的5%殖利率穩定配息股,每年將帶來將近65萬的現金流,一個月可以有5萬多元可以花用,花不完的股息還可以再投入存股,為來年創造更多的現金流,這樣的規劃豈不是更好?但存股創造現金流,不能在退休後才這麼做,而是應該在出社會賺錢以後,就可以進行投資規劃,一方面透過時間的累積創造複利,另一方面則是習慣股市的波動,因為持有股票的市值是隨時都在波動的,就算加思揚透過買了150家的股票來降低持股市值的波動,但存股市值一高,例如1000萬,某天下跌1%,就代表著帳面市值減少10萬元,不習慣的人反而會被嚇到不敢投資了。有很多公司,股價上上下下,可是股利每年可都差不多呢,因此存股要注意的是股利是否減少,而非市值的減少,只要股利不減少,股價與市值終究會回到股票該有的價位。

三、受調查者「年投資報酬率」期望值為6.12%,並不高,重點在於持續且穩定

據報載,股神巴菲特過去四、五十年的年平均報酬率約為20%,這是相當驚人的績效,資產約四年就可翻倍;我們不是巴菲特,因此6%的期望值並不是什麼難以到達的目標,甚至於投資0050十年的報酬率就有217%,年平均報酬率都超過20%了,如果從0050上市就投資,年平均報酬率甚至還超過30%,當然護國神山台積電居功厥偉,沒有台積電,0050的投報率恐怕要打折。所以投資股市,6%的期望值其實還算卑微。
但為什麼坊間總是勸戒投資者「股市永遠只有少數人賺錢」,根據許多營業員的告白,就是因為太多人喜歡賺快錢了,年報酬率6%是啥東西啊,我一天就要10%了,殊不知也有可能是-10%,不可否認有高手就是靠賺價差賺到了財富自由甚至上億資產,但那些高手10個投資人裡面有1個嗎?還是100個人也不到1個呢?加思揚自認絕不是高手,因此買了上百檔股票自建自己的股票樓,或許有人認為那就買0050就好了啊,但加思揚就是覺得買0050或0056很沒有當股東的感覺(儘管目前持股也有許多是0050的成份股)。話說回來,台股有許多每年穩定配息的類定存股,股價70配4元股息,股價80也配4元股息,如以中華電信為例,雖然股息逐年降低(今年股利比去年多0.1元),但中華電信的股價在去年三月大崩盤時,股價最低也只到103元,目前是110元,不但波動甚小,每年4%的股息殖利率幾乎是穩穩當當的,如果只買中華電信,每年再將股息再投入,透過時間的複利,年平均報酬率6%根本手到擒來,就看大家願不願意持續穩定且有紀律的去獲取合理的報酬率而已。

四、受調查者將收入投入投資的比例過低,且集中於「定存」的投資方式,根本不可能達到6.12%的年報酬率期望值

第五個結論是所有結論中最奇怪最弔詭的,一批人接受問卷調查,年報酬率期望值為6%,但同一批人卻以「定存」為主要的投資方式,目前的定存利率不到1%,要達到6%的期望值,根本是緣木求魚,出現這樣矛盾的結果,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期望歸期望,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就是做不到啊;(二)不知道怎麼投資,只好定存,這象徵著金融知識的缺乏;(三)知道如何投資,但是怕虧損,無法忍受本金有任何帳上虧損的瞬間,所以只能定存,因為最慘就是沒利息,本金不會虧損。
如果真是上述三個原因,那恐怕有許多人距離退休還非常非常的遙遠,既然知道要提前22年準備退休金,但是大部分的人卻用利率最低的「定存」或「儲蓄險」來投資,而且還希望有6%的年平均投報率,這樣的調查結論還真是驚人,令人嘆為觀止。

參、總之,投資要趁早,紀律為首要,求穩最剛好

加思揚最後悔的就是沒在出社會時就進行存股投資,那時台塑才50元左右,經過十幾年的配息,台塑早就零成本了,投資戒之在貪,不要老想做價差賺錢,挑選經營穩定的公司,有紀律的用分潤領股利的方式來投資與再投入,慢慢放大自己的資本,當每年穩定的領息能超過每月的消費,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的可能性就會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大家各自努力吧。

發表迴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