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理性」、「務實」與「科學」

Spread the love
圖片來源:pixabay

明年1月總統大選就要投票了,我們平常可以不關心政治,但要珍惜能夠直接投票選出總統的民主機制,不管選誰,有投票就贏,這是民主的實踐。選舉炒得火熱,而某位總統候選人經常掛在嘴邊的「理性」、「務實」與「科學」口號同樣也可放在理財投資上面。

股票的漲跌與投資的績效都是數字,既然是數字,就有量化的必要性,量化統計的結果,讓我們可以用「理性」、「務實」與「科學」的態度進行投資與理財。程式交易就是就是「理性」、「務實」與「科學」的投資實踐,程式交易除了可以不看盤投資,也讓交易更輕鬆,但追根究底最重要的理由是「不要相信人」,人有七情六慾,有人性上的弱點,明知該賣出卻不賣,總幻想著可能會再漲回來,平白的錯失了停損點;有時又忍不住買在最高點,因為怕股票明天會再漲停板,怕自己少賺了,結果傻傻的等解套,把機會成本都等掉了。如果買進與賣出的策略沒問題,把策略寫成程式,交給電腦自動執行,不讓人性的弱點影響投資,感覺是很棒的作法。加思揚喜歡大數據、喜歡統計,喜歡從一堆數字裡面找出蛛絲馬跡,用來證明也好,用來推論也好,總之,有了數據的支持,感覺比較有底氣,這是一種有憑有據的感覺。以下加思揚將選舉的口號套在投資上,蹭蹭選舉熱。

一、進場要「理性」

買進股票的時機不能靠「感覺」或「直覺」,要有所本。有些盤感很強的交易者專做強勢股,如果市場有利多方,強者恆強,或許這些交易者可以賺得飽飽的,但仍要藝高人膽大才行,一般投資人如果只是看到大漲或亮紅燈就喪失理性衝動的去追,就有很大的機會套牢在高點。加思揚沒有專做強勢股交易者那麼厲害,所以兩次將儲蓄險解約再投入存股的時間點,都是趁著台股回檔的時候,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台股大跌時,雖然有錢可以投資,但進場的點位還是很重要,山底買進,不贏也難,山頂買進,輸也難怪。在合理的進場點買進或分批加碼,不單押個股也不任意放大自己的投資槓桿(融資、融券),這是加思揚進場的「理性」。

二、投資要「務實」

投資不要好高騖遠,心裡面就想著要大賺,一年投報率要50%以上之類的,股神巴菲特的年平均報酬率大約在20%,我們是一般人,年化報酬率能夠穩穩的在10%以上就是高手了,初入股市,加思揚只敢「務實」設定5%,後來經由股息再投資的複利效果,從106年至今112年,年化報酬率大約在16%,但存股年資尚短,樣本數還不夠多,只能說運氣好,如果存股20年以上,年化報酬率還能維持16%的水準,到時才能說投資有所小成。如果把「務實」放在選股,則是代表要選擇那些有「護城河」或「寡佔」特性的公司,這些公司大多能穩健獲利或成長,長期投資這些企業,穩賺不賠的機率很高,就算這些公司發展有限或成長幅度縮小,但應該還是能穩健的獲利並配發股利,以生技股為例,加思揚不想持有新藥股,寧願選擇股息穩定的醫材股或原料藥股,這是加思揚投資的「務實」。

三、選股要「科學」

台股上市櫃加起來總計超過1700檔股票,要從裡面挑到自己要買的股票很難,所以許多人的選擇是看電視,聽聽看股市節目的投顧老師講哪些股票,覺得不錯(常常是老師的口才不錯)就買了,這是許多人踏入股市的第一步。或者聽朋友介紹,甚至請營業員推薦,只要聽到別人說看好或者賺了多少多少之類的話,忍不住也就買了。如果賺錢還好,賠錢也只能自認倒楣,切記投資永遠是自己的事,自己的錢請自己管理好。
個股的科學數據在網路很容易就查得到,但數據很多,讓人很煩。加思揚化繁為簡,喜歡從「yahoo股市」裡面瀏覽個股基本資料(淨值)、財務資訊(歷年每股盈餘)與歷年股利分配(殖利率),淨值越高,代表公司越有底氣,每年都有盈餘,代表公司每年都是賺錢的,每年可以把賺的錢分配股利給股東,代表公司的確有賺到錢,財報大致沒問題。加思揚以5%殖利率為標準來挑選股票,目前持股大約200檔,會買那麼多檔股票是因為統計學的「大數法則」,「大數法則」意為重複且多次實驗結果的法則,當樣本數越多,則算術平均數就有越高的機率接近期望值,以加思揚的選股邏輯,就是買越多支5%以上殖利率的股票,則有越高的機率,每年領到的股利殖利率是5%以上,就這麼簡單,這是加思揚選股的「科學」。

最後祝福每位投資人都能「理性進場」、「務實投資」、「科學選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