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要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還是驗證性因素分析!?

圖片來源:pixabay

壹、緣起

在加思揚幫助研究生的經驗裡面,預試問卷的因素分析一向是相當令研究生頭痛的環節,其實因素分析的難度並不亞於正式分析的變異數分析或迴歸分析,而因素分析又分為探索性因素分析(EFA)與驗證性因素分析(CFA),那到底該用哪種因素分析方式呢?

貳、文獻探討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該用哪種因素分析方式,其實在學界已經有定論了,像是陳正昌(2013)認為試探性因素分析主要用來分析題目背後的構念,如果研究者在編製量表時,並無明確之理論依據或是預設立場,或是以往僅有少數的相關研究,則使用試探取向的因素分析會較恰當。而如果研究者在編製量表時,已有明確之理論依據或是預設立場,或已經有許多相關研究,則使用驗證取向的因素分析會較恰當。而凃金堂(2012)亦認為當量表編製是以堅實的理論作為依據,即可省略探索性因素分析,直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編製的量表是否符合理論。故挑選別人已編輯好的量表作為自己的研究工具時,較理想的方式是直接以該量表來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而非再重新進行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綜觀上述學者所述,其實該用EFA還是CFA,答案顯而易見,如果研究生想要自己建構量表,在學界也沒有相關量表可供參考或引用,那就採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當然擬定量表題目時,也必須參考相關文獻,這裡指的是沒有已發展或現成量表可引用的狀況。而如果研究生在建構量表題項或因素的過程中,是參考某一份(甚至兩、三份)已經建構完成的量表來排列組合題項或決定因素個數或名稱,那就應該要採用「驗證性因素分析」,以下列出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比較摘要表。

註:羅盛宏與孫蓁蓁兩篇論文皆透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從無到有建構自己的研究量表,原因是研究的題材是新穎的或學界缺乏相關量表,很棒的是兩位作者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量表之後,都再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自己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兩種因素分析方式都在對的時機用到了,對論文研究的程序與進程做了非常好的示範。

想看更多的統計文獻嗎?請到本站常見統計分析相關文獻引用大全(陸續增加中……)

參、參考文獻

涂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頁264。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正昌(2013)。SPSS與統計分析,頁683、703。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迴響

返回頂端